发布时间:2025-11-14 人气:4 作者:天之恒
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经济体,其医疗器械市场因人口老龄化、医疗需求增长及政策支持持续扩张。然而,进入该市场需严格遵循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的监管框架,以下从认证体系、核心流程及市场趋势三方面解析准入要求。
分类与监管框架
巴西依据风险等级将医疗器械分为四类:I类(低风险,如手术手套)、II类(中风险,如超声设备)、III类(高风险,如心脏起搏器)及IV类(极高危,如植入式除颤仪)。分类标准参照欧盟体系,但本土化适配更严格。所有境外制造商必须通过巴西注册持有人(BRH)代理注册,BRH需具备ANVISA认证资质,负责提交技术文件、协调GMP审核及处理不良事件。
核心认证流程
技术文件准备:需提交葡萄牙语版技术文档,涵盖产品设计、风险评估、临床数据(III/IV类强制)、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13485)。高风险产品需提供伦理委员会审批的临床试验数据。
INMETRO与GMP认证:涉及电气安全的设备需通过INMETRO认证(证书永久有效,每15个月现场审核);III/IV类设备需通过ANVISA的BGMP(巴西良好生产规范)审核,每两年复审一次。
注册与审批:I/II类实行备案制(30天生效),III/IV类需先获GMP证书后申请产品注册,审批周期3-4年,注册证有效期5-10年,需在《联邦官方公报》公示。
进口与标签:进口商需取得ANVISA进口许可证,标签须用葡萄牙语标注产品名称、注册号、生产商信息、使用说明及警示,包装需防潮、防晒且易于开启。
市场趋势与挑战
巴西市场虽依赖进口(占60%份额),但政府正推动国产化,鼓励本土研发。数字化医疗设备(如远程监护系统)及高值耗材需求激增,同时ANVISA加强上市后监管,要求企业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起,部分产品需采用唯一设备标识(UDI)系统以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
综上,出口巴西的医疗器械企业需提前规划认证路径,选择专业BRH合作伙伴,确保技术文件合规,并关注政策动态以应对市场变化。合规不仅是进入巴西市场的钥匙,更是保障患者安全、建立品牌信誉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