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38 2641 2791

医疗器械延续注册需要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5-11-19 人气:9 作者:天之恒

根据2025年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行业实践,延续注册需重点规避以下五类问题,确保合规高效完成注册流程。


一、资料完整性缺陷

广东省药监局明确,延续注册需提交原注册证及变更文件复印件、产品技术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核心资料。常见问题包括仅提供表格无附件、内容不完整或过度提供非必要文件。例如,独立软件产品无需提交软件描述文档,仅需更新版本命名规则及软件信息。企业需严格对照《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确保资料真实准确且符合最新标准,避免因资料缺失导致审评延迟。


二、法规适应性滞后

2025年《分类目录》实施后,产品管理类别调整需同步更新注册策略。如原第三类医疗器械降级为第二类,需在延续注册时向相应药监部门申请变更;若升级则需重新注册。企业需建立法规动态跟踪机制,及时评估产品是否涉及强制性标准更新,如YY0785-2010标准适用于连续体温测量设备,企业需确保产品符合最新性能要求。


三、时间管理失误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延续注册需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提交申请。实践中,约12%的申请因超期被终止。建议企业建立到期预警系统,提前18个月启动准备工作,预留资料补正时间。对于因不可抗力无法按时申请的,可依据《条例》第八十五条申请延期,需提供充分证明材料。


四、质量体系合规漏洞

延续注册可能触发现场核查,特别是高风险产品。企业需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符合法规要求,如生产工艺流程图需体现关键控制点,生产设备清单需与实际一致。2025年新规强化了注册人全生命周期责任,企业需定期自查并提交自查报告,确保从设计到售后的每个环节可追溯。


五、特殊情形处理不当

对于跨区域委托生产,长三角地区试点要求注册人额外提交受托方质量协议及年度审计报告。创新医疗器械可通过优先审批通道缩短审评时间,但需提供完整的临床评价资料及不良事件监测报告。企业需根据产品特性选择专业第三方机构协助,提升申报效率并降低合规风险。


综上,医疗器械延续注册需以法规为准绳,以风险预判为策略,通过系统化准备和动态管理,确保产品持续符合安全有效要求,保障企业合规运营与市场供应稳定性。


关键词标签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