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38 2641 2791

全球医疗器械认证|巴西医疗器械注册及其审批流程

发布时间:2025-10-13 人气:6 作者:天之恒

巴西作为南美最大医疗器械市场,其认证体系由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主导,依据RDC 751/2022等法规构建四级风险分类与七类用途分类体系,确保产品安全性与有效性。


监管框架与分类逻辑

巴西将医疗器械分为Ⅰ至Ⅳ类风险等级,Ⅰ类(如体温计)风险最低,采用备案制;Ⅳ类(如心脏起搏器)需严格注册审查。同时按用途细分为诊断、治疗、植入等七类。依据RDC 185/2001,所有境外制造商必须指定巴西授权代表(BRH)作为持证人,负责注册申报与上市后监管。


注册流程核心环节

预注册与分类确认:通过SGR电子系统提交预注册申请,确认产品风险等级及合规路径。Ⅰ/Ⅱ类可走备案路径,Ⅲ/Ⅳ类需注册路径,后者还需提供GMP认证或MDSAP证书。

文件准备:需提交技术文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ISO 13485)、临床数据(Ⅲ/Ⅳ类必需)、葡萄牙语标签及INMETRO/ANATEL认证(如含电子元件)。

审批阶段:ANVISA进行文档审查、补充材料要求、现场检查(高风险产品)及临床数据评估。审批周期因风险等级差异显著:Ⅰ类约2—6个月,Ⅳ类长达12个月以上。

证后管理:注册证书有效期5年,需定期更新,并接受市场监督与不良事件报告。


费用与挑战

注册费用随风险等级递增:Ⅰ类约2000—4000巴西雷亚尔,Ⅳ类高达1.5万—5万雷亚尔。额外成本包括翻译公证、代理服务及临床测试。与FDA、EMA相比,巴西强调本地代理与INMETRO认证,且文档需葡萄牙语,流程更依赖现场审核。


实践建议

企业应提前确认分类路径,选择经验丰富的BRH,确保文件完整性,并关注法规动态。例如,2023年RDC 830/2023更新了IVD器械的分类与标签要求,需及时调整策略。通过系统化准备与合规操作,可有效缩短审批周期,降低市场准入风险。


巴西医疗器械认证体系以严格监管保障公共健康,企业需深度理解其法规逻辑与操作细节,方能高效拓展南美市场。


关键词标签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