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38 2641 2791

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及送检资料的要求是怎样?

发布时间:2025-11-24 人气:10 作者:天之恒

医疗器械注册检验是确保产品安全有效性的法定程序,其流程与资料要求需严格遵循《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法规。以下从流程框架、核心资料、特殊情形三方面系统阐述。

一、注册检验流程框架

分类界定先行:根据风险程度分为一类(备案管理)、二类/三类(注册管理)。一类产品可自检,二类/三类须委托具备CMA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注册检验。

技术要求编制:需依据GB/YY等国标行标或企业标准制定,涵盖性能指标、检验方法及生物相容性、电磁兼容等专项测试。如植入类器械须通过生物学评价,有源设备需完成安规与EMC测试。

样品与资料准备:送检样品量通常为3倍检验量,需包装完整、标签清晰,注明批号、效期等信息。需同步提交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标签样稿、检测合同等文件,加盖企业公章。

二、核心送检资料清单

基础文件:注册申请表、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ISO 13485认证)。

技术文档:产品技术要求、自检报告或委托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含同品种对比或临床试验数据)。

特殊材料:进口器械需提供原产国上市证明及中文翻译件,委托生产需附协议,创新产品需提交优先审批申请及临床需求分析。

三、关键控制点与特殊情形

检验机构选择:需确认检测范围覆盖产品技术要求,如无源典型型号需覆盖"最差"规格,有源设备可双机并行检测以缩短周期。

现场核查协同:药监部门将开展质量体系核查,重点检查检验能力、数据溯源及生产过程合规性。

变更与延续:注册证到期前需提交延续申请,技术要求变更需补充检测或说明合理性。

豁免与加速路径:符合《免于临床评价目录》或通过同品种比对的可简化流程,创新医疗器械可申请优先审批。

四、法规依据与执行要点

注册检验须符合《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管理规定》等文件,自检报告需真实可溯,委托检验报告须加盖CMA章。检测周期通常2-6个月,涉及生物安全性或复杂试验的需延长。企业需确保资料一致性,如标签内容与申报资料匹配,外文材料需公证翻译。

综上,医疗器械注册检验是技术、法规与管理的综合体系,企业需建立全流程管控机制,确保从研发到上市各环节符合法规要求,最终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关键词标签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