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1 人气:16 作者:天之恒
新西兰医疗器械注册由卫生部下属的Medsafe统一监管,依据《2021年药品(医疗器械)条例》实施基于风险的分级管理,确保产品安全有效。以下从分类、路径、材料、流程四维度系统解析合规要点。
分类体系与风险等级
新西兰采用IMDRF标准,将器械分为I类(低风险,如压舌板)、IIa类(中低风险,如助听器)、IIb类(中高风险,如X光机)、III类(高风险,如心脏起搏器)及有源植入式器械(AIMD)。IVD体外诊断产品虽不强制注册,但需符合风险分级要求,并自愿登记于WAND数据库。分类依据包括预期用途、侵入性、与人体接触时间等,高风险产品需提供更严格的临床证据。
合规路径与材料要求
I类器械:通过自我声明(SDoC)路径,制造商自行声明符合ISO 13485及基本安全标准,提交技术文件摘要即可,审核周期约1-3个月,费用约500-1000新西兰元。
IIa/IIb类器械:需通过符合性评估(CAC),由Medsafe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审核,提交临床数据、风险管理报告及性能测试结果,审核周期3-9个月,费用2000-12000新西兰元。
III类及AIMD:需全面临床评估报告(CER),涉及长期安全性监测,审核周期9-12个月,费用超15000新西兰元。所有类别均需提供英文标签、使用说明书、制造商授权书及质量管理体系证书。
注册流程与后市场监管
预分类确认:通过Medsafe在线系统提交产品信息,必要时支付2000-5000新西兰元进行官方预分类。
本地Sponsor指定:境外企业需委托新西兰注册实体担任Sponsor,负责文件提交、不良事件上报及标签合规确认。
WAND数据库登记:Sponsor在授权后30日内完成WAND登记,产品获唯一识别号后可上市。
持续合规义务:包括年度许可费缴纳、重大变更审批(如设计变更需重新评估)、不良事件24小时内上报及五年有效期续期。
特殊考量与趋势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通过TTMRA协议实现部分器械互认,简化跨境注册。Medsafe强调电子使用说明(e-IFU)的应用趋势,并要求避孕器械符合特定立法条款。近期法规更新聚焦数字化监管工具升级及临床数据透明度提升,企业需持续跟踪政策动态以规避合规风险。
综上,新西兰医疗器械注册强调分类精准化、材料完备性、本地化责任落实及全生命周期监管,企业需结合产品风险等级系统规划,借助专业顾问提升注册效率,确保合规准入与持续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