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38 2641 2791

进口医疗器械需要注册吗?

发布时间:2025-10-23 人气:50 作者:天之恒

在中国,进口医疗器械必须依法完成注册或备案程序,这是保障公众用械安全、规范市场秩序的核心制度。根据2021年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所有境外生产的医疗器械进入中国市场前,需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严格审查。


分类管理:风险等级决定监管强度

医疗器械按风险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低风险)实行备案管理,第二类(中风险)和第三类(高风险)则需注册。例如,医用口罩、绷带等一类产品仅需向设区的市级药监部门提交备案资料;而心脏起搏器、CT机等三类产品必须经国家药监局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方可销售。这种分类管理既保障了高风险产品的安全性,又避免了低风险产品的过度监管。


注册流程:多环节验证安全性与有效性

进口医疗器械注册需经过申请受理、技术审评、行政审批、制证发证四大环节。企业需提交产品技术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临床评价资料等核心材料。其中,临床评价可通过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同类产品比对或真实世界数据完成,但高风险产品通常需在中国境内开展临床试验。技术审评环节重点核查产品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是否具有临床价值,整个流程通常需6-24个月。


合规要点:代理机构与持续监管

境外企业需指定中国境内代理人负责注册申报、质量追溯及不良事件报告。代理人需具备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并配合监管部门开展现场检查。获得注册证后,企业仍需接受飞行检查、年度自查报告等持续监管,确保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合规。


特殊情形:紧急使用与免于注册

在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国家药监局可启动应急审批通道,缩短审评时限。此外,部分已获境外认证的产品可通过“港澳药械通”等政策在指定区域临时使用。但常规进口仍需遵循注册或备案要求。


综上,进口医疗器械注册是中国市场准入的核心门槛,企业需提前规划、合规申报,方能在中国市场行稳致远。这一制度既体现了对公众健康的保护,也为优质医疗器械的引进提供了规范路径。


关键词标签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