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3 人气:5 作者:天之恒
欧盟医疗器械CE认证是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强制合规路径,其流程严格遵循《医疗器械法规》(MDR 2017/745),涵盖分类、技术评估、临床验证等核心环节,具体可分为以下阶段:
1. 分类与适用法规确认
依据MDR附录VIII的22条分类规则,器械按风险等级分为I、IIa、IIb、III类。分类基于侵入性、接触时间、能量类型等维度,例如有源治疗器械若涉及高能量密度或关键生理参数监测,则归为IIb或III类。制造商需明确器械是否属于MDR管辖范围(如附件XVI特殊产品),并确认适用指令(如EMC、RoHS)及协调标准(如EN ISO 13485)。
2. 技术文件编制
需准备符合MDR附件II/III的技术文档,包含产品描述、设计图纸、材料清单、性能测试报告、生物相容性评估、风险分析(ISO 14971)、临床评估报告(CER)及使用说明。高风险器械需第三方实验室测试数据,如电磁兼容性、机械安全测试。技术文件需保留15年,并随产品迭代或法规更新动态修订。
3. 公告机构介入与评估
IIa类及以上器械需经欧盟公告机构(Notified Body)审核。流程包括:文件初审、现场质量体系检查(如ISO 13485符合性)、产品抽样测试。III类器械还需临床评估咨询,验证效益-风险平衡。通过后颁发CE证书,允许使用CE标志。
4. 临床评估与伦理合规
临床数据需综合临床试验、文献及上市后数据。试验须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并通过EUDAMED数据库公开结果。高风险器械需定期提交上市后临床随访(PMCF)报告,监测长期安全性。
5. 市场准入与持续监督
完成认证后,产品可加贴CE标志,进入欧盟市场。制造商须建立上市后监督(PMS)系统,收集不良事件并实施纠正措施,每季度/年度提交PSUR(定期安全更新报告)。监管机构可随时抽查技术文件,确保持续合规。
6. 特殊路径与过渡期
I类器械可自主声明符合性,无需公告机构介入;而III类器械需通过最严格评估。根据MDR第120条,部分旧指令器械可享过渡期至2024年5月,但新投放产品必须完全符合MDR要求。
该流程强化了从设计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医疗器械在安全、性能和临床有效性上达到欧盟最高标准,保障患者与用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