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38 2641 2791

欧盟医疗器械CE认证的要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9-17 人气:7 作者:天之恒

欧盟医疗器械CE认证是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核心通行证,其核心要求随着《医疗器械法规(MDR, EU 2017/745)》和《体外诊断器械法规(IVDR)》的全面实施持续升级。以下从六大维度解析2025年关键要点:


一、法规框架与分类体系

MDR取代旧版MDD指令,将适用范围扩展至美容类器械(如彩色隐形眼镜),并细化分类规则至22条。器械按风险等级分为Ⅰ、Ⅱa、Ⅱb、Ⅲ类,分类依据包括接触人体方式(如侵入式/非侵入式)、能量类型(如电离辐射)、使用时长等。例如,释放电离辐射的有源治疗器械明确划为Ⅱb类,而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属Ⅲ类最高风险等级。


二、技术文件与临床评估

技术文件需包含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设计图纸、材料清单、生物相容性测试、风险评估报告及临床证据。MDR要求临床评价报告升级至第四版,植入类和Ⅲ类器械必须开展临床研究(如人工关节需长期跟踪并发症数据)。2025年起,部分遗留器械若无法满足临床数据要求将面临退市。


三、质量管理体系与UDI追踪

ISO 13485成为质量管理体系基准,需整合上市后监督(PMS)和警戒系统。唯一器械标识码(UDI)实现全流程追溯,标签需同时包含机器可读(二维码/RFID)和人类可读形式,并关联至EUDAMED数据库。例如,血糖仪批次问题可通过UDI快速定位召回范围。


四、上市后监督与网络安全

制造商须建立PMS体系,定期提交上市后监管报告(PSUR),并通过临床跟踪(PMCF)持续更新技术文件。网络安全方面,带软件控制的设备需符合EN IEC 62443标准,如远程医疗设备须通过渗透测试防范数据泄露风险。


五、新兴技术要求

人工智能驱动的协作机器人需引用最新EN标准进行风险评估,物联网设备新增6GHz频段射频测试,部分电子产品需满足新版循环经济回收率标准。


六、合规路径与挑战

低风险Ⅰ类器械可自我声明,高风险器械需公告机构审核。技术文件须用欧盟官方语言编制,保存期至少10年(医疗器械15年)。企业需通过官方渠道(如欧盟委员会CE认证页面)获取协调标准更新,并提前规划认证周期。


综上,2025年欧盟CE认证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临床数据严苛化及数字化追踪,企业需系统整合法规、技术、临床三大维度,方能实现合规准入与市场竞争力提升。


关键词标签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