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38 2641 2791

巴西ANVISA法规 | 医疗器械备案与注册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25-09-15 人气:8 作者:天之恒

在巴西医疗器械市场准入体系中,巴西国家卫生监管局(ANVISA)依据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管理。根据最新法规,医疗器械被划分为四类:I类(低风险)、II类(中低风险)、III类(中高风险)、IV类(高风险)。该分类直接决定了注册路径与监管强度,形成“风险越高、审查越严”的监管逻辑。


分类标准与路径选择

Class I和II产品采用“通知”(Cadastro)备案制,流程相对简化,通常3-6个月可完成。例如,简单敷料、牙科器械等只需提交基础技术文件、标签样本及ISO 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Class III和IV产品则必须通过“注册”(Registro)程序,涉及更严格的审查,周期长达12-18个月,且可能需接受GMP现场审核。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式支架等高风险器械,需额外提供临床数据、生物相容性测试报告及长期安全性评估。


技术文件与临床要求

所有产品均需准备完整的技术文档,涵盖产品描述、设计图纸、性能测试报告(如IEC 60601电气安全、ISO 10993生物相容性)、风险管理文件(ISO 14971)及葡萄牙语标签说明书。Class III/IV产品还需提交临床试验数据,遵循ISO 14155标准,并经巴西卫生伦理委员会审查。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必须符合ISO 13485标准,高风险产品可能面临现场审核,验证生产流程与质量控制的合规性。


注册流程与费用

注册流程包括在线提交申请、文件审查、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现场检查(如适用)。费用方面,Class I/II注册费约2000-5000美元,Class III/IV则达1万-3万美元以上,含GMP审核等附加成本。注册证书有效期10年,可续展,但需持续履行不良事件报告与市场监督义务。


上市后监管要求

持证人须建立上市后监督体系,定期提交年度报告,涵盖销售数据、不良事件、质量控制等信息。ANVISA通过抽检、市场反馈分析及紧急审批通道(如公共卫生危机期间)动态监管产品安全。例如,疫情期间可加速审批流程,但高风险产品仍需严格遵循临床数据与风险管理要求。


巴西ANVISA的分级监管体系通过明确分类、严格技术标准及持续市场监督,在保障公众健康与促进医疗创新间取得平衡。企业需精准匹配产品风险等级,提前规划注册路径,并确保全流程符合ISO国际标准与巴西本地化要求,方能高效合规进入市场。


关键词标签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